云南文学书籍人才>青春都市>大唐暮云 > 第三十二章 青帐良辰
    在河北家乡,潞州是大镇,宋若昭少年时便在日近黄昏时,见过很多次新郎亲迎新妇的场景。

    有高头大马,有锦幔雕车,有傧相,有婢女,队伍或长或短,但都是一派喜气洋洋。

    年纪略大些时,父亲宋庭芬的同僚嫁女,偶尔会邀若昭去闺中充任作陪的女眷。若昭记得,新郎下马后,娘家宅子里就瞬间热闹起来。七姑八嫂的大小娘子们堵着宅门,细细盘问,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新郎进来。

    有那口齿伶俐的大娘子笑问“何方英才,因何到来?”

    新郎便应酬一番。

    又有女眷娇叱道“高门君子,文采风流;无诗无赋,门庭立久。”

    于是新郎又得吟诵诗篇,赞美新妇德容俱备。

    如此折腾半晌,新郎终于和傧相进了宅门,女眷们却早已备好了木棍,往新郎身上扑打,边打边哄笑“婿是妇家狗,打杀无问!”

    宋若昭对于亲迎之日的这种种俚俗规矩,曾颇觉无味。她想,若大家心中对新人充满祝福,为何不快些让他们相见、乐享良辰?

    然而今日,当她自己成为新娘时,她倒隐隐地怀念那种亲友环绕、仪式丰富的热闹情形来。

    自然地,她想到自己的两位至亲,父亲和弟弟若清。

    整个上午,院中只有刘主簿的老妻在忙碌洒扫。未申时分,萧妃派来两名机灵的宫人。其中年岁大些的向若昭道“依圣上旨意,太子和萧妃都是娘子的妇家人,萧妃本应过来,无奈唐安公主金体未大好,萧妃和延光公主还须照应。”

    若昭明白,萧妃是一片苦心,将延光看住哄着,莫出来搅扰。她刚想问宫人,阿眉可也在唐安处,只听门外一声熟悉的“阿姊……”

    阿眉进了屋,看到宫人正为若昭梳头。她瞧了一阵,笑道“我在长安看多了女子,但不论唐人胡人,眉目艳丽的不少,像阿姊这样特别的美人,着实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哪里特别了?”

    “不知道,就是仿佛,即便阿姊心里怕得要命,脸上的模样却还是让人放心得很。”

    宋若昭扑哧一笑“你是说我装得挺象?若我有你那样的身手,又哪会害怕?”